由於保護區內環境異質性頗大,森林、灌叢、草原、農田、池塘、河流等各樣環境皆包含於其中,因此動物相極為豐富。
以下分為哺乳類、兩棲類、爬蟲類、魚類、甲殼類及昆蟲類來分別介紹:哺乳類
區內可見到的哺乳類有赤腹松鼠、台灣鼴鼠、小黃腹鼠、鬼鼠、家蝠及貍(白鼻心)等,其中以赤腹松鼠最容易見到。走在賞鳥步道上,常可見到赤腹松鼠頂著蓬鬆的大尾巴,在旁邊的林子裡上上下下地跳躍,還不時發出「嘁卡嘁卡」的聲音,頗為響亮。
兩棲類
本地的兩棲類有黑眶蟾蜍及多種青蛙(虎皮蛙、澤蛙、長腳赤蛙、腹斑蛙、拉都希氏赤蛙等)。黑眶蟾蜍和青蛙最大的不同就是牠有眼後方的一對大型腮腺,體型也比青蛙大,動作遲緩,其蝌蚪也是黑大而笨拙。拉都希氏赤蛙為中小型蛙類,體長約40-60公釐,主要特徵為背部兩側明顯隆起的摺線,背部褐色,兩側灰色有斑點,族群數量尚稱多數。
爬蟲類
保護區內可見的爬蟲類有箕作氏攀蜥、鱉、二種龜類及多種蛇類;如龜殼花、雨傘節、赤尾貽、眼鏡蛇、百步蛇等毒蛇(上述皆屬保育類);無毒的蛇類則有水蛇、草花蛇、豬母奶、過山刀、黃肚鱉、錦蛇、南蛇、臭青公等。這些蛇類夏天較易見到,但是隨著人為干擾的增加,在這裡遇見蛇類的機會也愈來愈少。
魚類
無尾港水域內的魚類有大肚魚(食蚊魚)、吉利慈(吳郭魚)、鯔魚 (烏魚)、鰻魚(有四種)、彈塗魚、鬍子鯰(土殺)、鯽、鱧魚及其他鯔科魚類。這些魚類大多屬河口性的魚,可適應較大幅度的鹽分變化及較低的溶氧量。
吳郭魚及大肚魚皆為數十年前引進的魚種,對當地環境已相當適應,且生性凶悍,競爭力又強,可能會對當地的其他魚類造成負面影響,但也提供棲地鳥類的食源。
甲殼類
在沙灘上或濕生地上,常可發現許多小洞,旁邊堆了一堆細沙,有的洞口口徑甚至超過8公分,這就是螃蟹挖的洞穴了。此地螃蟹的種類及數量都很豐富,有沙蟹二種(斯氏沙蟹、角眼沙蟹),方蟹科四種(紅螯螳臂蟹、無齒螳臂蟹、褶痕擬相手蟹、絨螯蟹又稱毛蟹),地蟹科(凶狠圓軸蟹),梭子蟹科(鋸緣青蟳),饅頭蟹科(紅點黎明蟹)等。小型的螃蟹可提供部分來台度冬水鳥及本地鷺科鳥類的食源。
昆蟲類
此地的昆蟲種類繁多,多種水生昆蟲、蜻蜓、金龜子、天牛、獨角仙、瓢蟲、春象(應為"虫春象")、蜂及蝶類隨處可見。以蝶類為例,鳳蝶、蛺蝶、小灰蝶、蛇目蝶、粉蝶、斑蝶各科均有發現。賞鳥步道旁的蜜源植物眾多,天氣稍暖時即可見各種蝶類覓食其間。夏季時,在苦楝樹上可以很容易看到星天牛的幼蟲。